副标题#e#
能够明显地感觉到,今年华为全联接2020的与众不同,根据疫情防控的需求,在进入会场时,要出示“随申码”,在进入场馆安检时,要刷脸进入,“人证合一”……这只是智能融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
如今,不论是买电影票、点餐,我们已经习惯提前在手机上操作;在交水电费、办理社保、公积金等服务时,也习惯于足不出户网上办理;去医院看病就诊,也更习惯于通过网上预约或者自助挂号....不知不觉地,智能逐渐融入到生活越来越多的场景中。然而,不仅是我们的生活,城市的综合治理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营也变得更加智慧,一个“全场景智慧”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。
“全场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、企业和行业等场景,通过5G、云、AI、计算等多种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创新产生的裂变效应,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,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、企业生产效率更高、行业创造力更强。”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在24日华为全联接2020第二天的主题演讲中再次强调了华为关于“全场景智慧”的战略构想和行动力。
“全场景智慧”是乌托邦吗?
2018年,华为提出了面向用户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。“全场景智慧既赋能To C,也要赋能To B。”侯金龙说,“我们希望将全场景智慧带给城市、行业、企业,围绕各种场景,与伙伴们一起提升生产力和创新能力,让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。”虽然,全场景智慧更像是社会智慧化发展的更高形态、一个最终的愿景,虽然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但绝非“乌托邦”。
笔者认为,华为此时提出“共建全场景智慧“,可谓恰逢其时。原因如下:首先,2020年,5G商用迈向了新时代,其高速率、低延时和大容量网络让联接无缝覆盖,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;其次,云计算的成熟与普及,让算力、AI触手可及,业务上云与运营运维更敏捷;再次,AI使得海量的数据、算力和行业知识充分结合, 创造出新的业务体验、新的场景应用和新的产业形态;最后,“5G、云、AI、计算”多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,使得全场景智慧成为了可能。
侯金龙表示,华为提出的全场景智慧将会覆盖城市、企业、行业,惠及每个组织、每个家庭、每个人。而如果把“全场景智慧”进一步进行分解的话,针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,华为将与伙伴共同构建全场景智慧城市、全场景智慧企业、以及全场景智慧行业:
首先,全场景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。让智慧可以呈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,实现对城市全域的精准分析、系统预测、协同指挥、科学治理和场景化服务;让企业能够拥有更开放的创新土壤,不断催生新产业和新生态;让市民可以享有更便捷的城市服务,获得更多幸福感;让大家以共创、共享、共赢的方式实现创新型智慧生态城市。
其次,通过云、AI、计算、5G等融合新技术,切入企业运作的全场景,帮助企业智能升级,提升服务体验、优化业务流程、使能商业创新,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。
再次,通过云、AI、计算、5G等技术融合创新,驱动产业变革,创新行业价值场景、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,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。
从打造一个一个“智能体”开始
全场景智慧应该是什么样子?又该如何实现呢?“打造智能体是实现全场景智慧的有效途径。”侯金龙说,“智能体是政企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,以AI为核心,以云为基础,构建一个开放、立体感知、全域协同、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。”
据了解,智能体包括智能交互、智能联接、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四层架构:
智能交互——联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,让数据、软件和AI算法在云边端自由流动,是智能体的五官和手脚;
智能联接——无缝覆盖、万物互联、从而实现应用协同,数据协同,组织协同,是智能体的“躯干”;
智能中枢: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,基于云基础设施,赋能应用,使能数据、普惠AI,支撑全场景智慧应用,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;
智慧应用:通过与客户、伙伴的协同创新,加速ICT技术与行业知识的深度融合,重构体验、优化流程、使能创新,是智能体的价值现。
进一步来说,智能体通过“5机”深度融合,“能感知”、“会思考”、“可执行”、“能进化”。而智能体最大的特征就是云网边端协同,是一体化智能系统。在本次全联接2020上,深圳市和华为还宣布了共建鹏城智能体。
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(右)与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(左)发布共建鹏城智能体
鹏城智能体是“数字深圳”的完整表达,是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年轻城市在数字空间的完整映射,用“数字世界”的超强能力,赋能有限的“物理世界”,实现城市全域感知、全网协同、全业务融合和全场景智慧,让深圳能感知、会思考、可进化、有温度,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、精准、智能、高效的城市服务。在深圳,98%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,约95%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“零跑动”,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便捷。通过建设全市AI 智能信号灯控“一张网”等智慧交通服务,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%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智慧机场建设全面实现了刷脸登机和机位智能分配,机场出港航班准点率达90%,位居全球大型机场前列,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近40%。深圳已经实现了所有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,在智慧医疗的服务支撑下,让患者平均节省40 分钟左右的排队时间,每年降低患者就医费用4000 多万元。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,深圳充分发挥智慧城市的作用,坚持科技抗疫、智慧防控,广泛应用5G远程医疗等新技术、新手段,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效能。
#p#副标题#e#
那么,为什么需要云网边端协同?以天气预报的具体场景为例,在全市分区部署高清摄像机采集天空的云、雨、雾等图像数据,通过5G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回传到云上,把各区的数据拼成云天全景拼图,再和气象雷达数据拟合,使用AI技术就可以精准预测到4小时以内的天气变化。同时,把云端训练好的模型推送到边缘,让摄像机也能实时识别微雨、雾等细微天气变化,通过云网边端的一体化协同,提供智慧的气象应用,让老百姓通过手机,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方圆一公里的天气变化,根据变化做出行程安排。
#p#分页标题#e#
以华为自身为例,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就是采用了智能体的架构,在智能交互上,华为通过IEF,把摄像机、智慧屏、传感器等600多万交互设备连接起来,实现边缘智能化;在智能联接上,华为引入WiFi 6和5G,覆盖了所有园区。通过WeLink联接近20万员工,超百万的合作伙伴和客户;在智能中枢上,所有的资源和数据在华为云上汇聚,IT能力在云上提供服务。将AI引入华为的所有主业务流程。目前已经在200个场景应用,如销售、研发、制造、供应等,创造了超过8000名数字员工。
除了华为自身的实践外,华为与伙伴一起已经在超过600个项目落地和实践,智能升级正在改变千行百业。
无论是打造“智能体”还是实现宏大的“全场景智慧”的愿景,绝不仅仅靠华为自己就能实现,“智能体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,由华为、客户、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。“侯金龙表示。
写在最后
人类终将进入到智能社会。这是不可逆的大趋势。“敢为天下者先”,不难预见,华为未来将携手伙伴在全场景智慧的落地上持续发力、持续实践。通过一个一个智能体的打造,让那个万物感知、万物互联、万物智能的 “全场景智慧” 蓝图渐渐清晰,一场变革正在上演。